【导赏】一副人物关系图助您读懂中国人的“孤独”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一句话顶一万句 金句 【导赏】一副人物关系图助您读懂中国人的“孤独”

【导赏】一副人物关系图助您读懂中国人的“孤独”

2024-07-02 22:2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△《一句顶一万句》演员合影(摄/朱朝晖)

对导演牟森来说,长篇小说《一句顶一万句》是一部超级中国社会史诗,呈示了一种中国情感结构。将其中蕴藏的情感力量通过舞台剧媒介转换出来,是他作为戏剧导演的工作。通过这种情感力量,将其中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。

随着演出的临近,这部备受关注的戏剧也逐渐揭开它的层层面纱——

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 少量彩排照

△以上剧照 摄影/李晏

△以上剧照 摄影/王小宁

△以上剧照 摄影/塔苏

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 剧透

现在,

她陷入弥留之际……

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以歌队合唱:“七十八岁的曹青娥病危。她是河南延津人。她五岁时被人贩子卖到山西沁源。现在,她陷入弥留之际”开始。

戏的开场就带着宿命感。老年曹青娥站在舞台一角用河南话讲述自己的经历:我叫曹青娥。我本不该姓曹,我应该姓姜;本也不该姓姜,应该姓吴;本也不该姓吴,应该姓杨。五岁那年,我被人从河南卖到山西。七十年过去,我还记得我爹叫吴摩西,我娘叫吴香香;我娘吴香香跟人跑了,我爹带着我去找我娘,住在新乡一个鸡毛店里,我被人拐子老尤给拐走了。我还记得自己的小名叫巧玲。

小说原文:牛爱国他妈叫曹青娥。牛爱国他妈本不该姓曹,应该姓姜;本也不该姓姜,应该姓吴;本也不该姓吴,应该姓杨。曹青娥五岁那年,被人从河南卖到山西。六十年过去,曹青娥还记得她爹叫吴摩西,她娘叫吴香香;她娘吴香香跟人跑了,她爹带着她去找她娘,住在新乡一个鸡毛店里,她被人拐子给拐走了。她还记得自己的小名叫巧玲。

由此可见剧本的情节和台词都遵循原著,很多小说中的精彩语句都在这部剧中得到很好的转化,维持了原著的主要故事走向,全剧分为【出延津记】和【回延津记】两部分,上半场台词以河南方言为主,下半场则以山西方言为主。

用这样的方式开头,导演是在美国作家威廉·福克纳的长篇小说《我弥留之际(As I Lay Dying)》中获得参照和意象暗示。

曹青娥弥留之际的回忆里,两个她命运中的关键人物:养父吴摩西和儿子牛爱国,一个带她离开延津,一个因她回到延津。“我弥留之际”成为结构全剧的基本框架。戏的叙述主视点。

△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

吴摩西与巧玲出延津(摄/塔苏)

△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

牛爱国与百慧(摄/李晏)

导演借用了一些西方的正典叙事模式,作为叙事层面的参照和暗示。例如《奥德赛》双向历程圆形叙事;《圣经新约马太福音》中“窄门”传达的救赎和获救;《出埃及记》中的脱离“苦”境,寻应许之地……

一句话 和 一万句话

一个人 和 每一个人

剧中庞丽娜对牛爱国只有一句话:行。但庞丽娜对小蒋却可以说一万句话。

没有说话对象的人好像是人群中的“独自一人”。其实也许每一个人都是那个人。

△ 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照(摄/王小宁)

朱朝晖为该剧赴河南拍摄的「百姓 百业 百态」

牟森在对这部剧的叙事模式阐述中提到“众声喧哗(Full of Noises)”出自威廉·莎士比亚的《暴风雨》,“你们不用恐惧,这岛上终生喧哗。”

牟森说,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中人物众多,说话也多,他请刘震云用一句话说,中原是什么?刘震云答:中原是一种态度。

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线索,一件事是八件事。原因是对中国人来说,一件事中有几个人,就有几个道理,就有几种逻辑。

如果说,中原是一种态度,也可以说,中国是一种逻辑。

这对于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歌队叙述线,是一种概念暗示。

△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(摄/王小宁)

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中每一个小人物都个性鲜明,除了小说中的的主要人物杨百顺(吴摩西/杨摩西/罗长礼)、巧玲(曹青娥)、牛爱国、老汪,牟森还从上百个人物中提炼出牧师老詹。

牟森认为老詹是个桥头堡式的人物。刘震云在《俺村、中国和欧洲》一文中也有过对意大利牧师到他的家乡传教时留下一些笑话的描述。其中牧师与杀猪匠的对话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。

老曾:“信主有什么好处呢?”

老詹:信了主,你就知道你是谁,从哪儿来,到哪儿去。”

老曾:“我现在就知道呀,我是一杀猪的,从曾家庄来,到各村去杀猪。”

老詹:“你总不能说,你心里没忧愁。”

老曾:“那倒是,任何人都有难处。”

老詹:“有忧愁不找主,你找谁呢?”

老曾:“主能帮我做甚哩?”

老詹:“主马上让你知道,你是个罪人。”

老曾:“我跟他连面都没见过,咋知道错就在我呢?”

老詹:“主他爹也是个手艺人,是个木匠。”

刘震云在《俺村、中国和欧洲》中写到:这种精神层面的激烈冲突,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融合到一起的。在中国生长开花的西方的精神产品,也是跟中国当地的风土人情,相互妥协和因地制宜的结果。就像韩国菜去了中国,中餐去了西方一样,都已不是原来的味道。我曾把这个意大利牧师,写进了我的长篇小说《一句顶一万句》,表示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敬意。

这个人物就是到中国传教四十余年、仅发展了八个信徒的老詹。老詹在中国也没有遇到能够说上一万句话的人。他的话在他画的教堂图纸里。老詹和教堂更是剧中人物完成自我救赎的拱柱式的支撑。

△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(摄/李晏)

杀心起,杀心落

愿我们永远在获救的路上

“为了一口痰,老马应该付出代价。”

为一口痰生恨,为几张饼生恨,为一记耳光,一次催账,一场通奸生恨。他们拔刀去杀人。杀父亲,杀妻子,杀好友,杀暗中作梗之人 杀背信弃义之徒。

真的杀了吗?没有。

杀心几起几落,终是 泪落 刀藏 孤身离去 独自奔走

牟森说:“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写的是中原人,出延津和回延津,日常生活和前世今生,安身和立命。一路奔突和一世寻找,无数次杀心起,无数次杀心落。杀心起落时,他们没有杀人,没有放火。他们随遇。他们而安。他们是百姓,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。”

吴摩西:就是把他们杀了,也挡不住吴香香对我不亲,对老高亲。

△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(摄/李晏)

在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中,有牟森的江湖,吴摩西、吴香香、老高、牛爱国、庞丽娜、小蒋,他们都可以为一个理由浪迹天涯,即使违背道德,却也带着一种豪情。

章楚红:你要能带我走,我就跟你说一句话。

△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合成彩排剧照(摄/塔苏)

牟森说:《一句顶一万句》呈现的价值观,超越了文学,超越了戏剧。吴摩西和牛爱国,他们将刀掖回去的同时,他们就获救了。

感谢所有参加舞台剧《一句顶一万句》的人,让我们一起,永远在获救的路上。

剧情简介

河南延津人曹青娥,七十八岁时病危。弥留之际,她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今生。

三岁时,生父在山西沁源死于非命。五岁时,继父杨摩西入赘与母亲吴香香结婚,并改姓成为吴摩西。因母亲与人偷情出走,吴摩西带她从延津出外寻找。途中,她被人贩子拐卖,几经辗转,落到山西沁源。

七十年后,曹青娥的儿子牛爱国,又因妻子偷情出走,从沁源出外寻找。在母亲弥留之际,知悉她曾回延津,追寻过往未果。为完成她的遗愿,牛爱国回到延津,追根溯源至陕西咸阳,解开了吴摩西丢失曹青娥后的命运之谜。

为了一句说得着的话,为了一个说得着的人,寻遍中原大地,寻过七十载时光,仿若命中注定的前世今生,命运轮回的前因后果。

刘震云×牟森×茅盾文学奖

话剧《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》

刘震云 原著改编

牟森 导演作品

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 话剧《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》

时间:2019-05-12 19:30

票价:80/180/280/480 元

文章转载自剧有趣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